HTML是Web统一语言,这些容纳在尖括号里的简单标签,构成了如今的Web,1991年,Tim Berners-Lee编写了一份叫做“HTML标签”的文档,里面包含了大约20个用来标记网页的HTML标签。他直接借用SGML的标记格式,也就是 后来我们看到的HTML标记的格式。本文讲述了HTML这门Web标记语言的发展简史。
从IETF到W3C:HTML4之路
HTML1并不曾存在,HTML的第一个官方版本就是由IETF(互联网工程任务组)推出的HTML2.0。问世之前,这个版本中的很多细则已经被 实现,比如,1994年的Mosaic浏览器已经实现了在文档中嵌入图片的方法,后来HTML2.0便吸纳了img这个标签。
后来,W3C取代IETF的角色,成为HTML的标准组织,1990年代的后半页,HTML的版本被频繁修改,直到1999年的HTML4.01, 至此,HTML到达了它的第一个拐点。
XHTML1:XML风格的HTML
HTML在HTML4.01之后的第一个修订版本就是XHTML1.0,其中X代表“eXtensible”,扩展,当然也有人将之解读为 “eXtreme”,极端。XHTML1.0是基于HTML4.01的,并没有引入任何新标签或属性,唯一的区别是语法,HTML对语法比较随便,而 XHTML则要求XML般的严格语法。
使用严格的语法规范并非坏事,要求开发者使用单一的代码风格,比如,HTML4.01允许你使用大写或小写字母标识标记元素和属性,XHTML则只 允许小写字母。XHTML1.0的推出刚好碰上了CSS的崛起,Web开发设计者们开始意识到Web标准问题,基于XHTML的严格语法规范被视为编写 HTML代码的最佳实践。
W3C推出XHTML1.1
如果说XHTML1.0是XML风格的HTML,XHTML1.1则是货真价实的XML。这意味着XHTML1.1无法使用 text/htmlmime-type直接输出,然而,如果Web开发者使用XMLmime-type,则当时的主流浏览器,IE则压根不支持。看上 去,W3C似乎正在与当时的Web脱节。
出力不讨好的XHTML2
对W3C而言,到了HTML4已经是功德圆满,他们的下一步工作是XHTML2,希望将Web带向XML的光明未来。虽然XHTML2听上去和 XHTML1类似,它们却有很多差别,XHTML2不向前兼容,甚至不兼容之前的HTML。它是一种全新的语言,赤条条来去无牵挂。这实在是一场灾难。
WHATWG:与W3C决裂
W3C闭门造车的作风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,来自Opera,Apple,以及Mozilla的代表开始表达反对声音。2004年,Opera的 Ian Hickson提议在HTML基础上进行扩展以适应新的Web应用,该提议遭到W3C的拒绝。于是,他们自发组织成立了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组,就是 WHATWG。